第一百十三章 斩鬼以破障 (第2/2页)
为了解决这件事,孔培泉当时动用了很多关系,对受害者家属威逼利诱,把事情强行压下去,让对方不去报官。
但其中有几户人家很死硬,不愿意接受私了,一定要报官,于是就被孔培泉找人全杀了,一家人最后整整齐齐。
就是这么一件事,当时就被虎刀帮给盯上了,掌握了关键证据,一直等到现在才拿出来反击。
于是孔培泉就被督查院的人找上门,以涉及命案为由被带走,接着就被送到了司法院。
不过在司法院的大牢里待了两天后,孔培泉就因‘证据不足’被释放了。
这是谷振辉出手在保他,替他处理掉了虎刀帮掌握的那些罪证,让他暂时安全了。
但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孔培泉很清楚自己在仕途上基本就算是走到头了,以后很难再往上升,因为他身上有了污点,永远都有可能成为被虎刀帮攻击的地方,谷振辉是不会让这样的下属走上高位的。
所以孔培泉才会这么意兴阑珊,觉得没什么意思。
很快,他在下属的搀扶下坐上汽车,离开了司法院。
汽车最终驶进了开平区的一栋别院里,司机下车给孔培泉打开车门。
孔培泉一脸疲惫地下车,恍惚间看到了前方有一道人影站在那里。
他悚然一惊:“谁?!”
他的司机同时也是护卫,闻声立刻从腰间拔出一把转轮手枪对准身后。
刷——
一抹刀光闪过,护卫拿枪的手齐腕而断!
不等他发出惨叫声,头颅紧跟着飞了起来。
孔培泉满脸惊骇地看着这一幕,大脑一片空白。
直到他看清来人脸上戴着的那个青色恶鬼面具,他才反应过来自己遇到谁了:
“青青面鬼?”
此前的‘集市口’事情发生后,孔培泉其实也一度有些害怕和担心。
但他觉得青面鬼杀的都是司法院的官员,自己是内政院的,应该相对还是安全的,且等大搜查行动结束后再看看。
之后他就得知了青面鬼单枪匹马杀穿虎刀帮的车队,杀了虎刀帮的章师爷!
原本应该更加害怕和担心,但那一战有青元拳寨的大龙头出手,这让孔培泉觉得青面鬼其实是青元拳寨的人,之前做的那些事都是为了对付虎刀帮,不是真的要行侠仗义,扫除贪官污吏。
这么一想,他又觉得自己稳了。
结果现在青面鬼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为为什么.”
孔培泉颤抖着问道。
刷——
李飞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一刀斩出,砍掉了对方的脑袋。
这一次他手上拿的刀正是上官筱送给他的那把——鬼斩。
几天前,他去青元拳寨拜托上官筱的事就是让对方派人帮自己打听兴城官场上的情报,他想知道还有哪些官吏是罪该万死的。
一番静思后,李飞明确了自己心中最后那一点心障。
他一开始是因为杀冯振山才走上了‘破心障’的道路,那是他第一次直面这个封建时代的黑暗与污秽。
那个时候他就很清楚只凭一己之力改变不了什么,自己出手杀几名贪官污吏,不是为了当流芳百世的大侠,只是为了自己能活得更快意。
而等他终于破除了虎刀帮这个最大的障碍后,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心障不仅仅只有虎刀帮。
剩下的那一点心障,是从一开始就烙印在心里的。或者说,是前世留下的心障!
曾经的他无能为力,猝死而亡。如今的他,要快意此生!
于是他找到了上官筱,想要弄到准确的情报。
如今总长一系和虎刀帮斗得不可开交,互相捅刀,这情报根本不需要费心去找,轻易就能拿到。
而到了这个地步,总长一系和虎刀帮一系已经不可能再联手,也不敢去招惹第三方势力,免得被对手趁虚而入。
这就意味着青面鬼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杀人!
既然眼前这些污秽让自己不快,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可以随手扫了,那为什么不做呢?
以鬼斩刀斩人间鬼,如此才算痛快!
这一夜,青面鬼挨个找上门,连杀七名属官和十一名吏官!
最后这些人头通通被摆在了集市口的那座门坊下,一块块提前写好罪证的木牌被插在人头旁边。
做完这一切后,时间已经接近天明。
李飞转身离开集市口。
恰在此时,一缕阳光破开黑暗,照射下来。
破晓已至。
李飞回头看向远处那破开黑暗的天光。
虽然微弱,但却灿烂。
恍惚间,他好像看到了前世的自己正在朝他微笑。
面具下,他的脸上也浮现出笑容。
这一刻,心中块垒全消,再无心障!
次日一早,第二次‘集市口’事件再次震动兴城!
谷振辉和余虎收到消息后,又惊又怒,偏偏又无可奈何。
这个时候双方已经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联手展开大搜查行动去抓捕青面鬼,大家都在忙着朝对方身上捅刀子,一旦分心就有可能露出破绽。
而且谷振辉和余虎都担心一旦针对青面鬼,对方会像之前那样再把青元拳寨给扯进来,这样一来就更麻烦了。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青面鬼也算是帮他们解决了自己想要解决的人,只不过青面鬼的方式更简单粗暴,而且是无差别进攻。
最终虎刀帮一系和总长一系都默默把这个苦果咽下,选择继续扶持新的官员上位。
只不过这次扶持的官员在品行上要严格挑选,严格约束。可以贪,但不能有作死的行为,再把青面鬼给引出来。
而下面的官员们眼看上面没有反应,立刻就寝食难安了。
一些人之前还抱有侥幸心理,现在完全不敢再有。
于是司法院再次迎来了一波‘自首大高潮’,这次主动跑来自首的官员比之前那次要多出数倍!
一时间,青面鬼仅凭一己之力,硬生生让兴城的官场迎来了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清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