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二章怀鬼胎封官赏吏巧姻缘投石问路 (第1/2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怀鬼胎封官赏吏巧姻缘投石问路
沧海风云宫廷梦。一己私欲害苍生。
损不足以奉有余,害民望以充贪欲。
物极必反善恶报,积恨成仇自掘墓。
明主圣王光复日,万里江山笑开颜。
治道之失,若河决金堤,杜良妄识人间情伪,不知稼禾之艰难。
抚仙王城大兴土木,聚民废农,十室九空。城亭台楼阁,殿堂城池拔地而起的同时,也成了民工的死亡之地,怨声载道,哀鸿遍野。
凤城为此也和东觉保持距离。他更不喜欢抚仙城,也很不喜欢东觉这类搜刮民脂民膏之徒。
这是以前他对东觉的认识,不过和东觉接触几次,其和杜良、黄标之类不同。
东觉谦虚谨慎,虽征民建城,但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遣返年老者返乡务农,给予年轻建城者补助。此举动很让杜良记恨,但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黄标。
杜良改革王廷,对文臣武将做了很大的调证。
杜良自封为大崇宰,大祭祀,掌控军政辅佐大王。尊艾扎为无上滇海王,天下圣主,其实际禁足艾扎于逍遥宫。
尹健为兵部尚书、太尉、左相,监管王廷禁卫;韩敬为吏部尚书,为右相,掌外兵;黄标依为民部尚书,柱国大将军;封标为工部尚书,大匠作,负责抚仙王廷监造,统管抚仙、海晏和西山岛军民夫差;武华为海军大将军,统管水路兵马舰船,当然东觉建造龙城王廷的舰船河海除外;兴茂和余光同为工部侍郎。冯少辉步大将军统领步兵。张彪任大将军,骑兵统领;吴志刚为凤凰王城都尉属尹健,掌管王廷禁卫,和龙破天荒得了崇宰府长史管理钱粮盐铁的赏赐。刑昇为司农,属于民部郎官。
杜良对大小官员两千五百八十人进行封赏,上从大崇宰,下到城门都统。尹健和黄标推荐的文臣武将全部照单加封。
东觉并未推荐属下文成武将,反而是兴茂推荐了鼋玉、闻起、鼋利辉、余泉念、潘建、邓昌成、刘二和何奎等八十一人都均为中郎将,鱼目混珠,相杂期间。东觉故意抹掉了德高和童各的名字,东觉送其中一部分人走马上任,对于部署升职新任这是好事情,东觉心想有心栽花花不花,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人到杜良的军队和王廷自己求之不得,这是机会也是考验。
凤凰王城张灯结彩,加官进爵者排着队伍到杜良崇宰府献礼谢恩,门庭若市。数百步远的黄标府邸也熙熙攘攘,东觉知道空、鼋玉、闻起、鼋利辉、余泉念之人清高,不屑于献媚取荣,并且也知道是兴茂举荐,有碍于自己情面。
所以东觉提前告知众人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牢记自己初心,在哪里都是为滇海民众做贡献,并且得到对方的信任,更是一种强大。”
对杜良来说,这凤凰王廷一时间,活力四射,他也是众望所归。
尹健人私下对杜良说:“滇海唯在王廷,只要权贵门庭坚不可摧,滇海就如山稳固不可动摇,几个吵闹的刁民,直接灭了就行了。”
一旁的韩敬也说:“大崇宰德高望重,万民所望,可封王滇海,威加天下。”
杜良很严肃的看了他一眼说:“饭可以乱吃,但话不可乱说,我对大王忠心耿耿,绝无觊觎之心,不可给贼人话柄,不是有消息说火龙果那厮落脚攀城了吗?”
“是。”韩敬继续说:“为解崇宰之忧,三年前,属下就私派家丁,四处打探。沿着黄标千总刑昇所描述的的痕迹,在飞龙岭确实找到了火龙果贼众的痕迹,他们曾在大江弯灭了腊甸寨,拖布洛那老贼就死在了那里,现只有一军三千人驻守。”
尹健问道:“那火龙果现在何处?”
韩敬说:“在攀城,原想他会沿大江而下,不曾想却逆流而行,已收复攀城,还有北上的趋势。”
杜良说:“你对火龙果了如指掌,我用火龙的目的也是长久之想。”
两人都称赞杜良英明。
杜良问道:“那火龙果在一日,这世间难免清净一天,卷土重来,当如何?”
尹健说:“先下手为强,趁其立足未稳,派大军歼灭之。”
韩敬说:“攀城军多民广,腊甸孤军无缘,并是攀城门户,先灭腊甸,清除其门庭,再进攀城。一为试探,二为教训。”
杜良点头道:“甚好,寡人封你为荡寇先锋,何时灭贼?”
韩敬说:“我手里没有长驱直入精兵,现如今滇海兵疲械钝。
大人下令,属下精挑细选,训练一支特殊兵士,为大人建功立业。”
“需要多久?”
韩敬答:“半年足矣。”
杜良令尹健道:“太尉大人,你配合韩大人挑选三军,把冯少辉和张彪听凭其调遣,限你三个月时间,组建荡一万寇军,奔袭灭贼。”
韩敬献媚之心,觊觎大权,所以悄然派出亲信寻找火龙果,其汇报给杜良军情,是为邀功,他对杜良说:“此事必然要秘密进行,凤凰城有没有火龙果耳目也为未可知,打草惊蛇,做以防备,就功亏一篑了。如大军奔袭,敌方万里,易其藏身,再找就难了。”
杜良点头,说:“好,就听韩敬大人的,秘密而为,王廷,就你我三人所知。但切不可推迟,就三个月期限,定要出城擒贼。”
韩敬挑选兵士,还是让黄标知道了,他感觉杜良任用并无寸功的韩敬也不相信功劳卓著的自己,相当于彻底的夺去了自己兵权,心中十分生气,他在家里生闷气,摔打器皿,拿奴仆出气。
亲卫凤城看在眼里,想交东觉之好,就给黄标出主意说:“大人功高盖主,这是害怕您。韩敬本小人,有杜良撑腰,确实不好冲突。并且大王也几乎被禁足宫廷,明眼人都知道觊觎之心。”
黄标听其说到自己心里,就问:“应该何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